克里夫蘭印地安人-冰雨火禁毒倡議
學術界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簡評《我對科研論文發表的一點建議》夏香根老師在《我對科研論文發表的一點建議》中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預測,即:“不久的將來,博客論文會勝過期刊論文,也許最終會勝過IEEE,《科學》,和《自然》等期刊”,以下是我該文以及這個預測的一些看法:功利化和世俗化的科研活動,使得期刊論文也越來越庸俗化和功利化(科研項目體系和職稱體系就更是如此了),這種‘墮落式’的學術異化必然會驅使其中的部分先知先覺者、價值觀追求清高者和試圖保持獨立人格者遠離這種異化的學術體系(佩雷爾曼只是其一,當然佩雷爾曼的行為應該還和他的個性和心理狀況有較大關系),因此網絡發布也許的確會成為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尤其是那些真正有水平又精神純粹、追求人格獨立且經濟上也具有一定獨立能力的學者會越來越多地採取這種方式。而如果放在歷史長河中來看的話,也許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一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自然而然的演化過程,等學術界整體上開始再次追求學術本身的學術價值回歸之時,就又會開始‘合’了,但目前可能正處于‘分’的過程,這種過程的內在驅動機制和驅動力是價值觀的趨同或分異所導致的(即從趨同到分異、再從分異到趨同的反復循環)。而這種趨同-分異的反復循環,又和全社會的文化演化、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治理演化、科學技術手段的發展等息息相關且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形成一個網絡式的因果演化體系。但不論在具體形式上如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種螺旋式演進中的類似而又不完全相同(即在事物發展的內核機理上是相通的和永恆的,但在形式上從不簡單重復),體現在學術活動中的最終結果也許是:電子網絡化的學術成果發布和電子網絡化的學術評議是未來發展的必然(即從以往的紙質為主要媒介的社會網絡發布方式和交流方式,轉變為以電子網絡媒體為主要媒介的社會網絡發布方式和交流方式,包括以前的當面的面對面交流逐漸轉變成網絡上的思想性精神性的面對面交流。但不論如何變化,本質上仍然是人類的社會活動,只是表達形式、交流方式和組織方式在形式上有所變化)。能源問題在工業社會中一直是困擾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