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霸電子遊藝場-吳世勳樸燦烈跳張藝興的蓮 作者:nb11 2020 年 7 月 11 日 劇集黑市:團伙作案逢火必騙 無本生意月入過萬原標題:劇集黑市:團伙作案逢火必騙 在微博上,富霸電子遊藝場近期會不時出現一些關于熱播新劇“全集資源”“私信拿高清全集”的訊息,北京商報記者獨家調查了解到,這些劇集資源的叫價通常在20-50元不等,但當用戶將錢通過微博紅包轉入相應賬戶後,則會收到一個無效鏈接,而與此同時到來的還有一條被“賣家”拉黑的信息。伴隨《三生三世枕上書》《完美關系》等新劇的熱播,“逢火必騙”的詐騙團伙也隨之湧動了起來。 “低價”“全集”抓準用戶心理 “為了看個《完美關系》,我被騙了30元。”一向不愛追劇的王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最近自己在刷微博的時候,發現有博主打出了可購買全集資源的訊息,溝通後一看價格不貴,便立即轉賬,可沒想到就這樣落入了對方的圈套,“雖然沒多少錢,但仔細想來真是窩火”! 北京商報記者隨即展開調查,在通過微博、貼吧等不同渠道,聯系到20餘位賣家後發現,現階段這些謊稱有電視劇“全集資源”賣家的銷售方式、銷售價格各不相同。以微博為例,身為博主的賣家在聯系到買家後,會讓買家發紅包,金額在20-30元不等。收到錢後,賣家會發給買家一個聲稱有全部劇集資源的無效鏈接,鏈接發送過去的同時,賣家則會把買家秒速拉黑。 而貼吧上,則主要是引導感興趣的人,通過添加指定微信公眾號,然後在後台輸入關鍵詞獲得網盤鏈接,這些鏈接裡雖然確實有相關劇集的影音資源,但幾乎是與視頻網站同步更新的資源,並非所謂的“全集資源”,而這類通常是以免費為主,某貼吧樓主鄒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之所以免費,是因為這些樓主通常是專門做新媒體導流的,通過免費熱播劇資源為誘餌,讓用戶關注指定公眾號,騙來的人越多,他們從公眾號那拿到的提成自然也就越多”。 為了進一步調查,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到微博認證為“雙料女王”的博主,該博主聲稱自己擁有《三生三世枕上書》《完美關系》等劇集全集資源,只要付30元就能獲得資源鏈接。而當記者通過微博私信紅包的方式完成付款後,這名博主發來了一個內容為空的鏈接,並隨即將記者拉黑。 鄒先生進一步強調,“這些利用熱播劇集在互聯網上行騙的人,之所以能屢屢得逞,就是抓住了大家不想花太多錢,又想一次性看完全集的心理,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圈套”。 無本生意月入過萬 “遇到超級火爆的頭部劇集,這些騙子光靠20元、30元的行騙,一個月收入就能達到五位數,而他們平常轉賣視頻網站上會員才能看的劇集也能獲得上千元的收入。”資深影視類博主王先生如是說。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雙料女王”發布了聲稱擁有《完美關系》等劇集資源的微博之後,短短一日內已經有11名買家向其支付30元後受騙,若依此計算,這些不用付出任何成本的“雙料女王”們一日內至少能獲得330元的收入,一個月內收入或破萬元。 在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看來,對于付款後而沒有獲得資源的買家來說,本身此類交易就是涉及侵犯其他人的權利,《合同法》中明確提到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情況下,吳世勳樸燦烈跳張藝興的蓮合同無效。盡管合同無效,但是賣方沒有任何原因得到一筆錢,理應退回去,“由于網絡上缺少相應的信息量,無法得知賣家的真實姓名,對于這些受騙的買家來說通過起訴來追訴自己的利益存在一定的難度”。 確認此博主利用銷售盜版資源為誘餌向不知情的買家行騙後,北京商報記者與多名網友對其賬號進行了舉報,截至目前,這名博主賬號因被投訴違法《微博社區公約》有關規定已無法查看。與此同時,記者也就此事多方聯系微博方面,但截至發稿,僅智能客服告知了一句“若紅包發錯而對方已領取,建議與對方溝通退還相關事宜”。 劇評人週仁表示,“從個人角度上看,佔便宜不花錢都是人之常情,希望能夠以最小的成本來獲得好看的觀感。但是很多觀眾沒有意識到,聚寶庫角子機娛樂場不通過正規渠道去觀看,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後續傷害,並嚴重打擊創作者的積極性”。 “逢火必騙”何時休 “逢火必騙、逢火必盜,這本來就是熱門劇集要面對的定律,”影視劇集資源賣家陳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值得注意的是,《三生三世枕上書》《完美關系》兩部劇集自開播以來屢屢登上熱搜。截至2月24日,《三生三世枕上書》熱度值最高為9866.3,《完美關系》在貓眼專業版上熱度值最高達9347.2,均位列貓眼日劇集熱度值前列。 “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完美關系》這些劇集的後續更新資源,但是只要流傳度較廣的電視劇、電影都會及時拿到手,三倍券四大超商我們拿資源其實也要付一定的費用,具體資源怎麼來,這裡不方便透露。但只要有了,我肯定會第一時間放出消息。”陳女士進一步強調,新劇資源消息放出後,前往咨詢她的買家總是一小時內就能達到上百名。 影視傳媒行業分析師週陽表示,之所以會存在利用盜版資源來實施詐騙的現象,主要是利用觀眾迫切的追劇心態。事實上,只要觀眾多留心就能發現私信紅包、關注公眾號這些套路都是司空見慣的詐騙手段。對于非正規交易平台下的劇集銷售,應對其多次查證,如有問題應及時保留相關證據進行舉報。 此前,在微博一個“支持正版還是盜版”的話題投票中,在支持正版和看盜版的人數中比例高達“3400:60000”的倍數。“觀眾對視頻平台的印象也會影響到付費的行動上,如何協調好付費習慣形成以及觀眾與平台的關系,需要通過時間來逐漸驗證。”週仁補充道。(北京商報沸點調查小組)原標題:App權限:濫用隱私仍難自持用戶維權難度大、成本高,企業靠自律,App個人信息保護頗為依賴行政監管,解決之路任重道遠。根據艾媒咨詢近日發布的報告,2020年2月,97%的App默認調用相機權限;35%的App默認調用讀取聯系人權限。 自2019年至今,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等國家相關監管部門,從立法、監管等多個維度展開個人信息保護整治行動至少7次,累計點名168個違規App,並對限期內未完成整改的App做下架處理。法律人士認為可以加大處罰力度,建議對問題企業採用下架與經濟性懲罰相結合的處罰形式。 安全形勢仍不明朗 來自多個第三方報告均指向一個觀點:個人信息洩露問題仍未完全解決。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手機App隱私權限測評報告》(以下簡稱“測評報告”),當前多數手機App仍存在強制超範圍索要權限的情況。 以測評報告點名的咪咕閱讀為例,艾媒咨詢指出,2020年2月安卓版本的咪咕閱讀調用了錄音、定位、讀取聯系人權限。艾媒咨詢分析師劉傑豪認為,App調用讀取聯系人權限,可為用戶提供應用內實名好友推薦。對于咪咕閱讀來說,好友推薦均非App應用運行使用必要功能,該權限調用存在疑似越界行為。 北京商報記者就讀取聯系人權限用以實現咪咕閱讀哪些功能、咪咕閱讀是否認為此舉為過度收集等問題,通過郵件採訪了咪咕閱讀公關部,不過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應。 根據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個人信息洩露的網民比例排名,從2018年12月的第二位,上升到2019年6月的第一位。 其實,從2019年7月-2020年1月,相關部門針對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至少進行了7次公開點名,且每次都有知名App在列。 2019年11月,工信部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趙薇方否認離婚並在2019年12月-2020年1月,樂透言研究院兩次通報存在問題的App共56款,包括QQ閱讀、一點資訊、拉勾招聘等。 2020年1月,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曝光了搜狗瀏覽器等24款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的App。因限時內未完成整改,工信部在當月下架了3款App:人人視頻、春雨計步器、微唱。 不過,對于點名、整治,App的反應卻不夠積極。在相關部門披露問題App的當天,北京商報記者就搜狐新聞、一點資訊、拉勾招聘、搜狗瀏覽器涉嫌的具體問題分別與企業聯系,但至今未予回應。 針對性立法逐漸完善 目前,微唱已經在iOS和安卓應用商店恢復上架,華為等安卓應用商店出現一款名為“人人視頻”的App,但運營方並非工信部通告中的武漢映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春雨計步器則在iOS和安卓應用商店均未上架。 針對是否已經完成整改,是否已全部恢復上架,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郵件聯系了人人視頻和微唱,截至發稿,吳世勳樸燦烈跳張藝興的蓮兩家企業暫未回應。微唱在官方聲明:“微唱已經于2019年12月26日完成整改”,並附上了整改後的App下載鏈接。 春雨計步器運營方春雨醫生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接到通知後,我們第一時間進行了下架整改,並向相關部門遞交了整改說明。” 其實,整個2019年,相關部門在App用戶信息保護方面下了大力氣規範和整改。 在立法層面,2019年6月,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網絡安全實踐指南──移動互聯網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必要信息規範》(以下簡稱《規範》)。《規範》明確了地圖導航、網絡約車、即時通訊社交等16類App正常運行所需的個人信息。 “這是國內首次針對垂直領域細化的國家標準,跟之前的法律法規相比更有針對性,但是該標準是推薦性的,對企業沒有強制約束力,可以對相關部門監管起到參考作用。”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 2019年12月,由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制定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明確了未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未明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等6項認定準則,包含31種場景。 懲處力度成關鍵 相關部門的重視讓中國網民App用戶隱私的保護意識有所提升。艾媒咨詢2020年2月數據顯示,相比于2018年,目前認真閱讀隱私條款的網民有所增加,從32.4%上升為36.4%,中國手機網民隱私保護意識有所增強。 從監管層面看,“通過專項整改,App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短期內見效明顯,但需要保持常態化監管的態勢,而且需要解決的難題之一是如何擴大監管的覆蓋範圍。目前很難完全覆蓋所有App,尤其是一些中小應用會層出不窮”,趙佔領表示。 根據工信部數據,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國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App數量為367萬款。對數百萬計的App進行實時監測的難度和成本都很大。 除了監管,國標律師事務所主任姚克楓建議加大處罰力度。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相關部門對于問題App主要採取自查、曝光、限期整治、下架,但並沒有經濟類的處罰。 姚克楓認為,“一般來講下架更有威懾力,但動輒下架也不一定符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我認為應該採用經濟性的處罰和下架相結合的方式,當然具體還得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授權”。 此外,一些新的、隱秘的App用戶信息安全問題也值得注意。典型事件是換臉“ZAO”被質疑,在上線初,“ZAO”因App用戶隱私協議不規範、存在數據洩露風險等網絡數據安全問題,被工信部問詢約談。企業對App用戶信息規範化收集的忽視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