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京都酒店-綜藝爆笑翻車大賞 作者:nb11 2020 年 7 月 5 日 求變,方可求進(經濟新方位中小企業闖關記□) 制圖:汪哲平 數據來源:商務部等 雖已入夏,但回想剛剛過去的春節,王文軍仍然心有餘悸。 疫情突然到來,讓本已準備迎接春節火爆生意的他措手不及。1月25日,成都發布通告,禁止舉辦群體性餐飲經營活動,包括農村自辦酒席、壩壩宴等。 王文軍是成都一家知名火鍋店的創始人。在無辣不歡的四川,火鍋店的數量超過3萬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門京都酒店餐飲業的旺季就這樣毫無預兆地黯淡下來。歇市停業、庫存積壓、人工和租金成本,一系列困難壓在王文軍頭上。 每天一睜眼,十幾萬元沒了 賣菜降薪,止損降本,自救保元氣 “我們從一家只有17張桌子的小火鍋店一路走來,從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門店歇了,收入沒了;工資要發,房租要交……每天一睜眼,十幾萬元就沒了。再加上提前備好的超量食材庫存,綜藝爆笑翻車大賞光是冰櫃的電費都頂不住啊。”多重壓力之下,王文軍“幾乎白了半邊頭”。 生存是第一位的。王文軍跟公司其他管理人員合計,盡快自救解圍,是當務之急。 一方面,把超量食材庫存平價甚至折價出售給附近居民。另一方面,通知市內員工輪流上崗,外地員工居家辦公,管理層帶頭調薪,只保留基本工資和社保,菲力貓電子遊藝場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租金是火鍋門店成本的大頭,黃日華太太追悼會要感謝主管部門,幫助我們協調物業,前後減免了120萬元的租金,還爭取到了稅收優惠。”王文軍感嘆道。 去庫存、降成本、減租金,一個多月的閉店期裡,火鍋店雖然損失慘重,但“還好自救及時,沒傷到元氣”。讓他沒想到的是,原本不起眼的外賣服務和從未涉足過的網絡直播,竟成了他接下來重整旗鼓的“救星”。 堂食和外賣,誰是主角 順應需求,擴充外賣,提攜加盟店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請注意查收!”剛走進成都花牌坊門店的大堂,就傳來在線平台的悅耳鈴聲。門店經理說,外賣最多一天接了1500多單,將官晉升營業額超50萬元。 2016年,公司就推出外賣服務。“但火鍋還是堂食有滋味,外賣一直是‘配角’。”王文軍說,復工復產後,外賣需求大增,克里夫蘭騎士原本只有兩個門店送外賣,很快增至9個。“我們每天制作外賣海報,發動員工跟著官方微博、微信一起轉發,讓親朋好友、更多的居民知道我們可以送外賣。一週時間,外賣接單量就從每天300多單暴漲到1000多單。” 為了拉一把加盟合作伙伴,公司緊急制訂幫扶策略,積極安排外賣運營設備,並梳理出操作手冊和視頻,在上海、廣州、西安等多地相繼推出“全封膜火鍋外賣服務”。除了外賣平台,企業的微信公眾號也打開在線點餐入口。 外賣員無接觸配送,隨身攜帶健康證、安心卡。訂單多的時候,王文軍自己也騎上電動車,綜藝爆笑翻車大賞當起了“外賣小哥”。 外賣區域有限,送不到怎麼辦 直播帶貨,跨界合作,發力新零售 “想吃火鍋,可是住得太遠外賣送不到,自己又不會做,咋個辦?”恢復外賣服務沒幾天,這條微博後台的留言引起了王文軍的注意和思考。 “雖然送不到,但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直播教他們做火鍋啊。”他的想法與一家網絡直播平台一拍即合,說做就做,直播間很快就搭了起來。 “我們主打的特色是‘辣’,所以火鍋底料會用到海椒、小米辣、魔鬼辣三種辣椒,在下鍋前用溫水泡軟後再打碎,將味道融合起來會產生獨特的香味。”直播中,大廚細心提醒,炒火鍋底料的時候,蔥姜蒜要輪流下鍋炸至金黃後迅速撈出,這樣才能避免糊味,辣而不燥。“掏家底”般的解說,反饋喜人。 “雖然準備倉促,而且在飯點開播,但第一場直播還是有超過8.7萬名網友守著直播間,說明我們的直播太‘下飯’了。”王文軍說,廚師直播“教學”的同時,還推出了自家的各種底料包,澳門京都酒店搭配缽缽雞、自熱煲仔飯等“火鍋伴侶”售賣,消費者可以在線下單。 “真的快饞哭了,我去買材料啦”“底料不好炒,還是在線下單方便又實惠”……觀眾的熱情互動給王文軍帶來了極大信心。趁熱打鐵,他馬上與成都當地媒體策劃發起“無接觸外賣放心送達”等活動,完成了十多場在家吃火鍋的直播活動。“沒想到跨界合作的效果這麼好,直播開了頭就停不下來。理發店、健身房、牛奶、啤酒等品牌和門店都來找我們合作,通過外賣為我們的食客提供產品和代金券。” “老板!再來份毛肚!”夜幕降臨,王文軍的火鍋店裡又響起了熟悉的叫餐聲。3月26日,成都全面恢復餐飲等服務業正常經營活動。 時隔多月,看著門外排隊的食客,王文軍雖不再焦慮迷茫,但緊繃的神經仍沒有放鬆。“外賣也好、直播也罷,都是‘戰時輸血’。疫情熬過來是真苦,也是一次難得的壓力測試,倒逼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下一步如何在新零售和智能化領域發力,提高‘戰後造血’能力。” 記者手記 提升能力 處變不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餐飲消費春節前後受到不小衝擊。一些餐飲企業順應市場變化迎難而上,眼下的困難熬過去了,運彩怎麼領長遠發展路徑仍得思考。共餐、合餐等傳統進餐習慣正在發生變化,消費者對安全、健康的考慮權重上升,這可能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不少餐飲企業把目光投向新零售板塊,通過線上銷售、把特色菜加工成標準化半成品商品等方式搶佔份額。部分企業初嘗甜頭,但對大多數中小餐飲企業來說,這仍是全新課題。不僅考驗資金實力、人才積累水平,更考驗市場資源整合能力。 一方面,緊跟消費心理轉變,倡導分餐制,培養“公筷公勺”等飲食習慣,推進餐飲文化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創新餐飲消費方式,做實精細化管理,找到符合自己品牌定位的發展路徑,適時轉型升級。唯有真正提高企業自身“免疫力”,才能處變不驚、化危為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2日 02 版) 核心閱讀 對于不少民營和小微企業來說,借到第一筆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緩解融資“最先一公裡”問題,今年4月1日,全國首家首貸服務中心──北京市首貸服務中心正式運行。 在這裡,企業可以高效地與多家銀行交流對接,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金融產品,有效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借助大數據,中心也能幫助銀行解決信息不對稱難題,更好地為企業提供精準的金融服務。截至5月9日,新疆于田6.4級地震入駐銀行已審批通過貸款165筆,金額達6.11億元。 目前,我國有小微企業3000多萬戶、個體工商戶8000多萬戶,其中,在商業銀行有貸款餘額的比例約為20%。這意味著,還有相當數量的民營和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未獲得銀行的融資支持。 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重點和難點之一就是破解“首貸難”問題。所謂的首貸,即首次貸款,是指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報告中無貸款記錄的企業首次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貸款。 今年4月1日,全國首家首貸服務中心──北京市首貸服務中心在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正式運行。中心是由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企業融資服務平台,運營一個多月以來,已有多家小微企業通過中心的撮合服務,獲得了“首貸”,有望為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一個“北京樣本”。 一窗受理,企業可與多家銀行高效對接 “對于小微企業來說,借到第一筆錢可真難。”中關村昌平園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韻動體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一良感慨道。 韻動體感成立于2016年12月9日,是一家致力于體感交互技術的AI創新公司,此前從未在銀行貸過款。受疫情影響,今年企業流動資金出現短缺。焦慮的劉一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到首貸服務中心尋求幫助。經過與入駐銀行和擔保公司溝通,由北京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擔保,北京銀行提供貸款,在企業完成相關資料報送後5個工作日,便為企業放款45萬元,利率執行央行LPR+50個基點的支持小微企業再貸款利率,解決了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困難。“如今不少小微企業求貸無門,首貸服務中心真是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劉一良說。 首貸為什麼是一個難題?一個重要原因是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小微企業自身存在的特殊情況,例如財務制度不規範,無法為風險識別提供有效參考,銀行難以對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生存能力做有效評估,這是造成銀行“不願貸”“不敢貸”的原因所在。 據人民銀行統計,小微企業第一次獲得貸款平均時間在成立4年零4個月後,但很多企業等不到首貸就倒下了。相反,如果企業獲得首次貸款,再獲得貸款的概率將大大提高。 為了解決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最先一公裡”問題,北京市從去年開始籌劃建設全國首家首貸服務中心。該中心由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會同北京銀保監局、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營管部、經信局及北京金控共同建設,通過“小前台大後台”的形式,“一窗”統一對外提供客戶咨詢、業務登記;銀行和其他中介機構派駐人員在後台承擔產品介紹、業務指導、對接辦理職能,實現前後台受理審批無縫銜接。 目前首貸服務中心已進駐銀行22家,擔保、小貸機構各3家,企業在這裡可以高效地與多家銀行交流和對接,有效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截至5月9日,入駐銀行已審批通過貸款165筆,澳門青年旅館金額達6.11億元。 高效審批,多款金融產品“私人訂制” 4月1日,首貸服務中心運營首日,經營著一家小企業的張先生就興衝衝地趕來。 張先生的公司提供專業承包和工程技術咨詢服務,但眼下遭遇資金緊張困局。他來到綜合窗口提出融資需求,並自主選擇工商銀行為意向銀行。工行駐點人員第一時間通過首貸服務中心綜合受理平台接收,並為之匹配工行線上融資“經營快貸”產品,調查、審批和放款等系列業務流程操作均于當日完成,成為首貸服務中心成功發放的首筆小微企業貸款。嘗了鮮的張先生也很滿意:“這款產品無需抵質押、自助辦理、隨借隨還,操作方便,放款速度快。” 北京中科潤金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環境保護綜合治理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與幾家銀行溝通後,最終選定農業銀行的抵押e貸產品。審批額度為1000萬元,利率為3.85%,滿足公司額度大、利率低、審批快的預期。 受疫情影響,朝陽區一家從事互聯網科技的小微企業面臨資金壓力,復工運行、員工發薪都成了問題。“我在首貸中心看上了幾款產品,這裡面郵儲銀行的小微易貸最吸引我。”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企業負責人趙先生就從首貸中心成功貸走了“救急錢”。 “小微企業金融需求有‘短、小、頻、急’的特點。對此,郵儲銀行形成了囊括‘強抵押’‘弱擔保’‘純信用’各個擔保方式的全產品序列。”郵儲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 “入駐首貸服務中心的銀行可提供近70個金融產品,為小微企業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最重要的是,企業在這兒可‘貨比三家’,直面銀行,降低融資成本。”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行政審批服務管理處處長李三忠說。 大數據支撐,提升授信審批效率 “原本以為手續會非常繁瑣,結果只是填寫了姓名、證件號碼、聯系方式、抵押物地址等簡單信息,就獲得了審批。”經營著一家供應鏈管理企業的白女士非常感慨,受疫情影響,企業資金週轉出現困難。通過首貸服務中心,企業成功獲得了招商銀行157萬元授信額度。 “我們通過PAD移動作業平台現場對小微企業主進行預審批,客戶無需提供復雜資料,只要錄入簡單的基本信息,後台通過大數據和模型分析,一分鐘即可出具客戶的預審批結果報告。”招商銀行派駐的工作人員介紹。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首貸服務中心運行模式的最大亮點在于為入駐銀行開放了政務數據共享,可以幫助商業銀行更好地為企業提供精準的金融服務。 李三忠介紹,為了解決商業銀行與民營和小微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難題,讓銀行吃下“定心丸”,北京市相關政府和監管部門依託北京金融公共數據專區和金融大數據平台支撐,為入駐首貸服務中心的商業銀行提供工商等企業信息的查詢比對服務,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提升授信審批效率。 此外,北京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也已進駐首貸服務中心,現場為企業提供零距離的信息查詢服務及房產抵押業務辦理的綠色通道,以提高融資效率。 下一步,北京銀保監局和北京地方金融監管局將加強對進駐銀行和配套服務機構服務質量的跟蹤評價,建立入駐和退出首貸服務中心的競爭機制,激勵各進駐銀行和配套服務機構提供更優的產品和服務,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