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皇宮電子遊戲場-北京地震
單霽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推動者原標題:單霽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推動者 單霽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推動者 圖□為單霽翔向青少年介紹故宮古建築知識。 圖□為單霽翔帶觀眾參觀故宮文物醫院。 均為資料圖片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天空被大風“洗”成沁人心脾的蔚藍。 低溫讓空氣愈加清冽。 這樣的環境錛讓這座有著將近600年歷史的古建築群更添幾分肅穆。 12月8日錛《法制日報》記者行走在故宮博物院錛又分明感受到這座古建築群在“高冷”中透出的可愛。 這天錛故宮博物院迎來了北京市中小學校的300多名師生。孩子們用各式各樣的表演形式表達他們對故宮文化的理解、對傳統文化遺產的傳承。 看著眼前的一幕幕錛單霽翔滿臉笑意。與這些孩子在一起錛這位63歲的故宮博物院院長更像一位慈祥的爺爺。 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錛得益于故宮博物院這些年舉辦的各類教育活動。 “未來錛我們還將繼續推出各類具有故宮特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項目錛提供更加深入淺出的文化體驗錛更加全面、立體地發揮故宮博物院的社會教育功能。”單霽翔告訴記者。 誠如單霽翔所言錛最近幾年錛故宮博物院在發揮社會教育功能上可謂別出心裁:出搞怪文創、講搞笑段子錛做表情包、玩新科技錛每一次動作都顛覆了公眾對故宮的既有印象。 這一切錛在自稱“故宮看門人”的單霽翔看來錛都是策略。最終的目的錛是要讓古老的文物開口說話錛走進尋常百姓家錛與百姓面對面交流錛提升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 這一想法錛與改革開放40年來錛單霽翔所經歷的文物保護工作有關。 改革開放以來錛文物保護法的制定、修訂和實施的過程錛體現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文物保護領域得到貫徹落實錛也體現出文物工作在法制化軌道上不斷前進 “對我個人而言錛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也是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四十年。”談及改革開放錛單霽翔頗多感慨。 1954年出生的單霽翔錛在改革開放大幕開啟時錛還是一名沒有讀書機會的工人。正如他所總結的錛改革開放給他帶來了珍貴的學習機會。 或許是機緣巧合錛單霽翔學習、工作旅程中的不少節點錛恰好也是改革開放以來文物保護法制建設的關鍵點。 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不久錛單霽翔獲得了去日本留學的機會錛“開始從事關于歷史性城市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研究工作。回國以後錛在工作的同時繼續深造錛從理論和實踐上對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提升”。 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錛1982年11月錛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這是我國文化事業的第一部法律錛為文物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錛開啟了文物工作走向法制的新時期。”單霽翔說。 巧合剛剛開始。 2002年8月錛單霽翔履新國家文物局局長。同年10月錛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了第二次修訂的文物保護法。 2005年12月錛《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發布。此時錛單霽翔正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攻讀博士學位錛師從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 這些看似巧合的節點錛讓單霽翔與文物保護工作結緣。對單霽翔來說錛不管是學習、研究還是工作錛其內容或多或少都與文物保護有關。而他錛也對改革開放以來文物保護法制建設的這些節點有著自己的思考。 就拿文物保護法第二次修訂來說錛在單霽翔看來錛這次修訂確立了“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錛使文物保護法律得到進一步健全完善錛為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文物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對于《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簡稱《通知》)這份文件錛單霽翔的評價是:這是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中的一件大事錛對促進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錛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通知》提出錛到2015年錛要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錛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文化遺產得到全面有效保護;要使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深入人心錛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這一總體目標的確立錛為文化遺產法制建設以及事業的發展描繪了一幅鼓舞人心的藍圖錛指明了文化遺產保護健康發展的前進方向。 改革開放40年來錛文物保護事業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快速發展錛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錛文物保護法制體系正在形成。自文物保護法修訂以來錛國務院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長城保護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博物館條例》等行政法規。 從事專門文物保護工作多年的單霽翔錛對這些年文物保護法制建設有著深刻的認識:文物保護法的制定、修訂和實施的過程錛體現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在文物保護領域得到貫徹落實錛也體現出文物工作在法制化軌道上不斷前進。 “作為推動文物事業發展的親歷者和實踐者錛我認真把握和執行文物保護法規錛努力實踐錛有步驟、有計劃推進各項發展目標的實現錛同時錛也為文化遺產事業的不斷發展進步感到振奮和鼓舞。”單霽翔說。 15年時間裡錛單霽翔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共提交了240件提案錛每一件都是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提案錛實現對事業的追求和對信仰的忠誠 翻看單霽翔的簡歷不難發現錛他的大部分工作都與文物保護相關。 因此錛當記者問起改革開放40年來文物保護工作的變遷時錛單霽翔如數家珍錛信手拈來一個個保護項目、一張張成績單: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錛全社會珍愛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錛文化遺產事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業遺產保護開始啟動錛有代表性的近現代建築、“老字號”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積極推進錛鄉土建築保護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錛線性文化遺產、文化景觀、文化線路等類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全面實施。 “如果舉點老百姓看得見的例子也有很多。”單霽翔笑著說。 在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中開始注重文化遺產保護錛圓滿完成了事關國計民生的三峽工程中的文化遺產保護、南水北調工程中的文化遺產保護以及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工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文物家底;“南海Ⅰ號”等沉船遺址的搶救性發掘工作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和文物外事工作亮點不斷;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穩步展開錛一批國家重點博物館相繼落成錛初步形成門類豐富、各具特色的博物館發展新格局。 “喜人的局面遠遠不止于此。”單霽翔接著說道錛改革開放以來錛我國成功承辦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第15屆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第二屆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國際會議、東亞地區文物建築保護理念與實踐國際研討會、城市文化國際研討會等重要國際會議;陸續形成《蘇州宣言》《西安宣言》《紹興共識》《北京文件》《城市文化北京宣言》等國際文件錛這是第一批在我國形成的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文件錛表明我國在國際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錛為我國文化遺產事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句話總結錛“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錛中國文物保護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喜人局面”。 其實錛這些喜人局面的出現錛也有單霽翔的一份力量──作為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單霽翔錛在15年時間裡共提交了240件提案。 “在政協提案中錛我集中精力于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心工作以及面臨的重大問題錛我苛求自己要絕對執著和專一錛每一件都是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提案錛實現對事業的追求和對信仰的忠誠。”單霽翔說。 2005年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錛單霽翔提交了關于設立“文化遺產日”的提案錛建議在國家層面上對“文化遺產日”作出明確規定。 談起提交這份提案的初衷錛單霽翔說錛我國是世界上保存文化遺產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錛自20世紀90年代起錛我國一些有識之士就開始呼籲設立“文化遺產日”錛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實施。2005年錛我國文化遺產事業面臨著城市化浪潮的巨大挑戰和加速發展的重要機遇錛通過提案建議國家設立文化遺產日錛這是彰顯我國政府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決心錛促進建立以國家保護為主、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物保護新體制的重要舉措。 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錛2005年年底錛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 如今錛文化遺產日逐步成為廣大民眾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傳承中華文明的共同節日。政府出台政策、投入經費錛專家學者普查調研、奔走呼籲錛群眾積極參與的熱情逐漸高漲錛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正成為全民自覺行動。 類似這樣的提案還有不少:全國文物普查、落實地震災後文物搶救保護資金;關于加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加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加強首鋼工業遺產保護;關于南水北調工程中文物保護工程、海峽兩岸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大遺址保護工程;關于國家數字博物館建設、中國民族博物館建設、民辦博物館建設;關于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跨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傳統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當一件件提案經過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得以落實錛單霽翔總會感到十分興奮錛“這是我所能夠得到的最高肯定”。 單霽翔深有感觸地說錛進入新時代錛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傳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錛文化的力量和價值越來越為全社會廣泛認知錛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給國家和地區發展帶來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 “全社會已廣泛認識到錛維護文化遺產的尊嚴錛就是維護民族的尊嚴、國家的尊嚴錛就是守護一個民族和國家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未來的希望錛就是守護自己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文化的傳承需要國家主動作為、文化單位積極行動、人民群眾廣泛實踐。”單霽翔說。 在故宮博物院遭遇“十重門”時錛單霽翔臨危受命擔任院長。他把自己定位為“故宮的看門人”錛並承諾“守護一座有尊嚴的故宮” 2012年錛在故宮遭遇“失竊門”“錯字門”“會所門”“瞞報門”等“十重門”時錛單霽翔臨危受命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當時錛故宮博物院管理工作正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當組織找單霽翔談話征求意見時錛他只說了三個字──“我願意”錛並下決心“必須要一竿子插到底地把安全工作、為觀眾服務工作抓到底”。 單霽翔說:“保障故宮安全、觀眾安全錛做好觀眾服務工作錛始終是故宮博物院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平常說做事要萬無一失錛在這方面我的體會很深錛在安全工作上錛一失就萬無。” 保障故宮安全、觀眾安全錛看似平常的一句話錛若要實現則不知有多少艱辛。 最近幾年錛故宮博物院每年接待觀眾數量都在千萬人次以上錛今年將首次突破1700萬。與盧浮宮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世界級博物館相比錛故宮博物院的觀眾數量均高出一倍以上錛給服務質量和安全工作帶來了極大壓力。 怎麼辦?自2015年6月13日起錛故宮博物院正式實施每天8萬人次限流措施錛讓觀眾參觀極端高峰的情況不復存在錛實現了觀眾有尊嚴地參觀;自2017年“十一”長假起錛故宮博物院首次實現網絡預售門票達到100%錛正式邁入“博物館全網售票”時代。 解決了參觀壓力問題錛新的問題又來了。 不管是對參觀者而言錛還是就故宮文物保護來說錛一直存在兩個疑問:故宮裡究竟有多少文物?故宮開放空間還能擴大嗎? 如今錛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漸漸清晰:2014年至2016年錛故宮博物院開展了“三年文物藏品清理”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錛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總數由2010年12月的1807558件錛上升至1862690件;故宮古建築群經過逐步維修保護錛開始逐年擴大開放面積錛從2014年前的不足50%錛拓展至目前的80%。2025年錛故宮博物院將迎來百年院慶錛故宮開放空間將達到85%。正在建設的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錛也將進一步擴充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播空間。 單霽翔到故宮博物院上任伊始錛就把自己定位為“故宮的看門人”錛並承諾“精心地、心無旁騖地把工作做好錛守護一座有尊嚴的故宮”。 為了實現這一承諾錛單霽翔始終如一輛快速行進的“戰車”。前不久錛一個大項目剛剛被攻克。 單霽翔說錛2018年秋錛經過兩年多的準備錛“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正式開工。 養心殿是清代帝王使用時間最長的勤政燕寢之所。清朝從努爾哈赤到溥儀錛共12位帝王錛其中有8位皇帝曾經在養心殿居住執政錛可以說這裡是清代的政治中心。養心殿古建築工藝精湛錛空間靈活多變錛歷史與地域信息豐富錛是故宮古建築維修保護的重中之重。自2015年年底開始錛故宮博物院陸續對養心殿做了科學全面的記錄錛文物撤陳、文物保護修復、古建築勘察測繪及工匠培訓選撥、優質材料匯集等錛並專設了33個科研課題錛分別對養心殿的文化、藏品和建築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維修保護期間錛觀眾不就無法參觀養心殿了嗎?這個問題也早已被考慮。 為了彌補觀眾在養心殿維修保護期間錛無法領略其風採的遺憾錛故宮博物院先後在首都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南京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錛持續舉辦了“走進養心殿”系列文物特展錛將“養心殿”送到大江南北;利用AI、VR等多種數字技術錛推出“發現·養心殿──主題數字體驗展”;通過影像記錄錛將養心殿研究性保護的過程制作了《故宮新事》紀錄片。 在單霽翔看來錛作為一座綜合性博物館錛保持文物藏品的健康狀態錛並能夠持續向公眾進行展示錛才能夠實現文化傳播、公眾教育的職能錛進而感染更多公眾的心靈。 單霽翔的這一想法如何實現? 2016年錛故宮博物院建立了目前國內面積最大、功能門類最完備、科研設施最齊全、專業人員數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護機構──故宮文物醫院錛對文物藏品進行常態化的保養維修錛建立文物的“生命檔案”。 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修復有悠久的歷史錛文物修復類別包括書畫、金屬、鐘表、陶瓷、木器、漆器、鑲嵌、紡織品等錛並擁有“中國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術”“古書畫人工臨摹復制技術”“中國青銅器傳統修復、復制技術”“古代鐘表傳統修復技術”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單霽翔說錛為了回應廣大觀眾希望了解故宮文物修復理念和技藝錛觀察文物保護修復過程的熱切願望錛故宮文物醫院在2018年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正式接待觀眾預約參觀錛讓觀眾能夠近距離欣賞故宮文物修復工作錛聆聽故宮文物醫院志願者的講解。 現在我們說文化遺產、文物包括考古成果的保護錛最重要的就是讓它“活”起來錛把古人的知識、文化、智慧融入到人們的現代生活中 單霽翔不僅關注文物保護的工作錛還關注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 在他的提案中錛有不少都是關于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比如錛他建議將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宣傳納入全國普法規劃錛結合實際錛強化實施錛切實加大面向各級政府部門錛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宣傳普及力度。形成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氛圍錛將文物法制宣傳與依法行政相結合、與執法督察相結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錛確保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不僅如此錛單霽翔還親力親為錛讓世界認識中國文化遺產、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 2015年7月的一天錛微信朋友圈被一個H5頁面霸屏:明成祖朱棣從畫像中跳了出來錛唱著rap錛玩著自拍錛用微信、QQ與自己的後宮和大臣聯絡。 這一波“神操作”讓所有人對故宮的印象大為改觀錛故宮也第一次搭配上了“萌”這樣的形容詞。 2016年錛《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錛故宮博物院裡默默無聞、年復一年修文物的匠人自此成為“男神”…… 一系列的“萌”操作之後錛“故宮淘寶”又成為一股網購清流錛文創產品也成為故宮“親民”的直觀體現。 今年12月10日錛故宮新款6色口紅在天貓限量首發。11日上午錛“故宮淘寶”發布了涵蓋口紅、眼影、腮紅、高光在內的12款彩妝產品。 在俗稱“雙十二購物狂歡節”的當日錛即12月12日錛故宮口紅被消費者瘋搶。據天貓海外數據錛截至12日24時錛故宮口紅共成交7800多支。 這不僅直接引發“故宮文創宮鬥”的熱門話題錛也使故宮口紅成為網紅商品。 嘗試將傳統與現代生活相結合錛這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一種絕佳方式。而此時錛故宮口紅作為一種文化和情感寄託適時出現錛每一種顏色的靈感都來自故宮的收藏品錛這進一步增強了與民族文化的聯系。就拿最受歡迎的“郎窯紅”來說錛其靈感就來自中國古代陶瓷瓶。 故宮接連走紅錛與單霽翔的努力分不開。他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宣傳文物保護工作、傳承中華文化。 “現在我們說文化遺產、文物包括考古成果的保護錛最重要的就是讓它‘活’起來錛把古人的知識、文化、智慧融入到人們的現代生活中。”單霽翔說。 “故宮博物院一直嘗試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和電影片播出之後錛我們看到了年輕人對文物的熱情;在故宮數字博物館內我們看到了同學們在‘數字多寶閣’前流露的興奮表情。2017年年底錛《國家寶藏》綜藝節目的播出是聲勢最大的一次錛9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悉數到位錛都拿出了鎮館之寶錛邀請數位明星助陣錛演繹了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節目吸引大家打開電視錛了解文物背後的中國溫度錛讓更多父母和孩子理解中華文化的精神本源錛使更多人走進博物館錛親身感受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溫度。”單霽翔說錛同樣的故宮錛不一樣的解讀錛近期播出的《上新了·故宮》作為一檔文化綜藝節目錛則是另一種思路、另一種形式。在淡化一般綜藝節目強調的娛樂功能的同時錛突出了對故宮優秀傳統文化的解讀和普及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我總說讓文物擁有尊嚴錛如何讓它們在外貌、收藏、展覽這些物理空間上獲得尊嚴錛是我們‘看門人’和‘守護人’的分內事。但是如何讓文物在歷史、文化、精神上獲得尊嚴錛就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單霽翔說。 在單霽翔看來錛故宮的事業是永遠的事業錛無論是文物清理、古建築修繕、藏品保護、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制度建設錛還是安全保衛、觀眾服務、文化傳播、國際合作、科學管理等各個方面錛都在永續不斷的發展中錛都在不斷地克服各種困難、解決各種問題錛迎接新的挑戰。 記者手記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錛在坊間被稱為“隱藏在宮裡的超級段子手”。由于他的努力和創新錛將近600歲的故宮變成了人人喜愛的“網紅”。 每天早上不到8點錛作為故宮博物院的“看門人”錛單霽翔就會出現在紫禁城。從神武門向西沿故宮巡查一圈錛貫穿著單霽翔自2012年年初上任至今的每個工作日。 單霽翔說錛當朝霞滿天的時候錛當日落西山的時候錛當月亮升起的時候錛望著故宮錛他心底就漫出一種靜靜守護故宮的幸福感。 回頭看這段時光錛單霽翔情真意切地說:“奮鬥是幸福的錛也是無怨無悔的。” 的確錛正是單霽翔這樣的文物保護工作者竭盡全力地付出錛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才能在40年間取得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錛才可能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原標題:“2018年度壽山石雕刻技藝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創作精品在福州展出 “2018年度壽山石雕刻技藝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創作精品17日在福州展出。 林春茵 攝 中新網福州12月17日電 (記者 林春茵)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018年度壽山石雕刻技藝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創作精品展17日在福州市開展。來自海峽兩岸33位雕刻新秀的52件(套)與名家21件(套)精品在福建集珍藝術館同台競秀。 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 林春茵 攝 國家藝術基金所支持的“壽山石雕刻技藝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項目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