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芝加哥白襪-微波爐 作者:nb11 2020 年 7 月 12 日 時代青年成長為中國社會中堅力量時代青年成長為中國社會中堅力量 李菀瑾 2020年05月06日08:32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時代青年成長為中國社會中堅力量庚子之初,MLB芝加哥白襪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中華大地。疫情“大考”中,廣大青年迅速響應黨的號召,在抗疫一線用行動書寫壯懷激烈的青春答卷。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新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奮戰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青年,構築起堅不可摧的戰疫防線,戰疫整體防線更是體現出青年的時代特色。奮戰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青年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信息科技槓桿撬動戰疫難點,用大數據助力精準防疫、有序復工。無論是先進的紅外熱成像技術、精密的醫療資源調配,還是金融業“零接觸貸款”、餐飲業“無接觸配送”、文旅業“雲旅遊”,無不凝聚著他們青春的智慧、浸潤著他們愛國的情懷,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戰疫生力軍。 擁有較新知識結構、寬廣視野的新時代中國青年,正在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青春“科技力”,一批批“創字頭”“青字號”品牌湧現出來。在航空航天、量子通信、南水北調、高速鐵路、人工智能等重大項目研發建設中,廣大青年立足崗位勇做創新創效創優先鋒。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定。行進在新時代新使命征程中,具有新技術、新理念、新視野的中國當代青年通過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為提升國家治理能力貢獻核心科學支撐。放眼世界,全球經濟呼喚著新的增長動能,當代青年奮力搶佔科技先機、迸發創新能量,使科技動能成長為助力中國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當前,以科技創新突破全球性的發展難題已經成為共識,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型青年勞動者正通過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推動發展。 中國青年歷來有追求、有擔當,始終和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一百多年前,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之際,五四運動吹響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時代號角。一百年後,中國正處在一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勇前進的偉大新時代,面對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科技報國的新青年為五四精神注入了新氣象,是五四精神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新體現。 歷史與實踐證明,青年只有與黨同心同向,把個人的小我融入國家、民族和時代的大我,才會擁有廣闊的人生舞台、不竭的奮鬥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的中國青年必將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綻放出絢麗的青春之花! (作者:李菀瑾,系中央和國家機關團工委副書記)疫情之下,雲端之上,思政課教學的再思考 孫芳 2020年05月06日09:05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了實體的課堂,沒有了面對面確認的眼神,一網牽兩端,老師在這端、學生在那端,建在雲端的課堂,如何走進學生的心裡,這恐怕是所有課程面對的一大挑戰,而思政課尤甚,因為思政課的講授除了內容的邏輯和嚴謹,更要有情感的聯結,並以此配合縝密的教學設計,使課程呈現出強烈的帶入感,層層牽引學生跟隨老師的節奏進行思想碰撞。 疫情之下,雲端之上,思政課如何在線上教學中,既做到知識的有效傳導,又做到情感的密切溝通?如何使課堂步步為營,使學生持續在線?恐怕除了傳統面授課堂所做的努力之外,更要在細節上下功夫。 一、掌握“十五分鐘”網絡課堂黃金點 在線教學方式不是簡單的“互聯網+傳統教學方式”,這種新型的教育生態需要以互聯網為基礎支持服務重塑傳統教學內容、重構傳統教學結構、再造傳統教學流程。線上教學不管是直播還是錄播,其實都是在爭奪學生的關注度,而學生的注意力其實是有限的。一般來說,如果課程為純聽聲音,幻燈片不動3-5分鐘就會走神,若輔以幻燈片的播放,微波爐大致能持續15-20分鐘。直播的情況會好一些,不過也要看老師說話的藝術和出鏡的效果,最長也就大約45分鐘左右,再久學生就容易離線。 線上教學必須面對這個現實,在錄播與直播中,首選直播;在出鏡直播與語音直播中,首選出鏡直播。除此之外,還要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梳理,每隔15分鐘作為一個時間單元,或者是微知識點,或者是利用互動,將節奏牢牢掌控,否則線上課程很容易變成老師自說自話的獨角戲。尤其要注意的是,老師們為了保障直播的順暢進行,都是早早調試設備、進入直播間,一定要充分利用課前15分鐘進行“暖場”,一定要摒棄“沉默是金”,要充分與學生溝通,話題可以是時政、生活、美食、風俗、影視、音樂、服飾等方方面面。這樣老師和學生彼此能夠感受到各自的煙火人生,可以拉近距離、增進感情。 二、提鍊“有用有趣”的網絡課堂語言 語言生動有趣,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線上教學更需要關注教學語言的鮮活生動,這是吸引學生注意力非常關鍵的因素,尤其是在不開攝像頭進行語音直播的環境下,學生主要是通過語言節奏感受課堂節奏。所以,線上課程對教師語言表達的要求比傳統的面授課程還要高。 教師在面授課堂中不太在意的口頭禪,在直播過程中要努力避免。在線上環境中,一旦產生負面功效沒有機會被你的表情或者體態抑或是你的氣場消解,免費16張麻將遊戲甚至會成為直播過程中所有人都知道而只有你不知道的“梗”。教師要比傳統面授課堂更加審慎地凝練教案講稿,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盡量使用短句、避免長句,用簡潔的語言闡述核心知識、核心觀點。課程講述過程中,讓自己的語言接地氣,貼近學生的年齡認知。平時多去網上“逛逛”,熟悉學生的語言習慣,以學生喜歡並且有趣的語言表達,增強課堂的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直播課堂一定不要出現沉默的時間段,即便是學生在做互動話題,也可以說一些輕鬆的話或者播放背景音樂,否則會讓雙方都高度懷疑自己是否還在線上。 三、搭建“多元立體”的網絡課堂樣態 線上教學如果延續面授課堂“我講你聽”的單線傳輸,極大可能會出現教與學的分開、學習過程的沉沒。必須因時而變、因勢利導,以新技術新媒體凸顯課堂時態,打破線上教學的交互局限,搭建“多元立體”網絡課堂樣態。這種“多元立體”網絡課堂樣態是一個課前課後、課內課外,育育心的無間斷閉合教育路徑;是從單向直播向協同互動不斷演進、由單一手段向多元混合縱深發展在線教學綜合體。 課前征詢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將學生需求與課程需求對接,發布課程介紹和本週學習任務清單,讓學生目標任務清晰,充滿“儀式感”;課上靈活運用多種軟硬件設施和平台進行討論、測驗等多樣化互動手段,把自己定位為“知識情境的策劃人”和“學習行為的設計師”。充分利用線上直播平台的優勢,根據授課班級的專業邀請相關專業課教師、不同年齡階段的校友加盟線上課程,做客直播間,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後以慕課等線上資源為翻轉課堂,台灣五糧液哥稱大陸將出現糧荒以課程微信公眾號等為課後延展,以校友人生為長效輔助。再利用平台問卷、投票查擺問題,交流感受,拓展思考,從而實現課上教學的精講與線上的即時交流互動相結合,課下困惑的活講與慕課的人生導引、校友文化的浸潤滴灌相結合。從教學內核到情境的創設,再到語言文字的表現,回應學生心聲,使歷史不再遙遠、信念不再冰冷、說教不再蒼白。 四、強化“有講有測(策)”的網絡課堂機制 “有講有測”,“測”即檢測。線上教學要提升效果,一定要增加相應的檢測練習,沒有檢測練習,就沒有辦法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線上當堂測試對于網絡課堂的“一課一得”很有效果,當堂學習、當堂消化,學生會有獲得感和成就感。因為學生參與的條件比較有限,所以線上課堂在線測試的題目最好用客觀題呈現,不僅方便學生作答,教師也能迅速捕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是直播還可以就此進行點評,夯實掌握知識的效果。如果是錄播,也可以拿到相應數據,了解學生課堂的收獲和效果。 “有講有策”,“策”即策略。一堂成功的網絡直播課,要有規劃、懂取舍,要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歸結為success要素。S,即simple。simple就是要一個核心概念和內容。一堂課,不要灌輸太多的內容,要控制知識容量,桃園地院不要期望一堂網課給太多的東西,遵循一個核心的內容,由教到學、由學致習。U,即 unexpected,要給學生講沒聽過的故事(即便大眾都知道,也要換個角度、切入點或者敘事方式)、沒想到的事情,讓人感到有新東西,能夠填補知識缺口。C,即concrete,案例的選取要與日常學習和生活相連,不能虛幻飄渺地講一些事情,有空談之感。還要做到可信,可靠,有邏輯上的自洽。E,六合彩預測即emotional,在授課過程中,要充滿自信與激情。全身心地投入,以眼神、表情、動作、聲音,感染學生,說服學生。所以,網絡直播課程一定要打開攝像頭,這樣學生會更有上課的感覺,也更能夠被教師感染。S,即stories,要充分利用經典案例,把知識講成接地氣的故事,把勸說變成溫暖的談心。 線上教學不易,所耗費的氣力、所面對的挑戰甚至超過面授課堂。邊探索、邊總結、邊完美,才能把建在雲端的課程深深地烙印在學生的心裡。 (作者系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